【热点】富瀚微大股东龚虹嘉夫妇累计减持海康威视超百亿
·2018-01-29 00:00·老杳吧
阅读:2380
1.三安光电:部分芯片价格略有下降,毛利率基本稳定;
/>
1.三安光电:部分芯片价格略有下降,毛利率基本稳定;
2.海康威视龚虹嘉夫妇累计减持超百亿,为富瀚微第一大股东;
3.太极实业预计2017年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增长70%;
(一)主营业务影响,1、2017年公司控股子公司十一科技承接高科技工程总包、设计订单总量增加,营业收入增加。按照工程进度及收入确认原则,承接的各项工程在2017年确认收入高于2016年度。2、同时,公司控股子公司十一科技持有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及形成的收入高于2016年度。3、公司控股子公司太极半导体优化产品结构,向毛利较高的车规产品以及MicroSD类延伸,同时持续加大半导体产品客户的市场拓展,营收大幅增加。2017年度太极半导体同比大幅减亏。4、由于公司主营业务整体提升,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39,509万元。
4.微波及射频SOC厂成都雷电微力获新一轮融资
2.海康威视龚虹嘉夫妇累计减持超百亿,为富瀚微第一大股东;
3.太极实业预计2017年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增长70%;
4.微波及射频SOC厂成都雷电微力获新一轮融资
/>
1.三安光电:部分芯片价格略有下降,毛利率基本稳定;
集微网消息,LED芯片价格经过长达两年的稳定和小幅上涨后,涨价趋势正在放缓,并发生了降价行情。据悉,目前三安光电和华灿光电销售的IED芯片均有不同幅度的调整,三安光电也对芯片价格下滑作出回应。
2.海康威视龚虹嘉夫妇累计减持超百亿,为富瀚微第一大股东;
一则高管减持信息,将资本市场风头正盛的科技股和投资人再度推到聚光灯下。1月22日消息显示,海康威视副董事长龚虹嘉近日减持公司1.14亿股股份,成交均价37.48元,套现近43亿元。这也是龚虹嘉在海康威视上市后的最大一笔减持套现。
海康威视被称为世界最大安防企业,系军工央企——中国电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和其他央企上市公司不同的是,民营资本在海康威视股权结构中占比较大,龚虹嘉为其第二大股东。
随着海康威视崛起为行业巨头,龚虹嘉以数百亿财富名列富豪榜,实现“名利双收”。新京报记者发现,海康威视还给与龚虹嘉关系密切的两家公司联合光电、富瀚微提供了大笔收入,后两者以海康威视为第一大客户而在2017年实现上市。1月24日,联合光电、富瀚微均向新京报记者否认存在利益输送。
股价一年涨1.6倍 高管累计减持超140亿
1月22日,深交所披露,海康威视副董事长龚虹嘉,于19日大宗交易减持公司1.14亿股,成交均价37.48元,较当日收盘价折价7%,成交额42.76亿元。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也是龚虹嘉在海康威视上市后最高的减持套现举动之一。
据官网介绍,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全球提供安防、可视化管理和大数据服务。海康威视全球员工超25000人,连续六年(2011-2016)蝉联iHS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第1位。
龚虹嘉,1965年出生,现为香港籍的投资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其持有海康威视13.85亿股,持股比例15.01%,名列第二大股东。
这不是龚虹嘉的第一笔减持。早在2017年9月27日,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显示,海康威视以29.06元/股的价格成交了1.07亿股,占海康威视总股本的1.16%,成交金额达31.01亿元,该次卖方就是龚虹嘉。
2017年11月,胡润发布套现富豪榜榜单,自2016年7月以来,龚虹嘉持续减持海康威视股份,减持套现额达到60亿元,成为“2017套现大王”。自海康威视上市到2017年底,龚虹嘉、陈春梅夫妇累计从该公司套现总额已经超过100亿元。
加上1月的这次套现,意味着公司上市以来,龚虹嘉夫妇累计套现金额超140亿元。
1月25日,新京报记者致电海康威视董办,电话无人接听。对于龚虹嘉减持的原因和后续计划,海康威视未有回复新京报记者的采访提纲。
高管大笔减持背后,是公司股价的飞涨。
2016年底,海康威视股价约15元,到2017年底涨至39元,涨幅达1.6倍,2017年也成为海康威视上市后股价涨幅最大的年份之一。截至1月25日收盘,海康威视达到41.29元,最新市值3810.60亿元。
海康威视的大涨与去年人工智能概念在资本市场的火爆不无关系。
2017年底,中金公司发布报告称,安防是AI首个真正落地的行业。从长期的行业复合增长率以及盈利性(ROE)角度来看,海康威视和NVIDIA、Google、Amazon等人工智能上下游公司接近,按2019年30倍P/E,给出51元目标价。
号称人工智能第一股的科大讯飞股价也从2016年年底的约27元上涨到去年底的60元,涨幅为1.2倍。
背靠军工央企母公司 实现“投资神话”
龚虹嘉得以成为海康威视二股东,与号称中国最成功的一笔投资有关。
据媒体报道,当时就公司成立有这样的故事:2001年,龚虹嘉出资245万元,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陈宗年和胡扬忠共同组建了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多年之后,龚虹嘉的这笔245万元投资收获颇丰,媒体将之形容为“创立海康威视赚4000倍”、“十年成就百亿身家”以及“投资校友狂赚2万多倍 ”等等,龚虹嘉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优秀的天使投资人”。
而据海康威视招股书披露,2001年11月,浙江海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自然人龚虹嘉共同投资设立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各股东均以货币出资,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出资额分别为255万元和245万元。
新京报记者查阅工商资料看到,浙江海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为海康集团,海康集团又为52所子公司。
据官网介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创建于1962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从事以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国家一类研究所。第52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电科旗下,后者是以军工为主的中央企业。
在海康威视发展过程中,母公司作为军工央企的身份对其不无帮助。
据招股书显示,2007年9月,海康威视有限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同意浙江海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公司51%的股权转让给52所。
经历一系列股权变化后,2010年,海康威视登陆A股。
根据招股书,海康威视控股股东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目前持有公司股份21802.50万股,持股比例为48.45%,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上市不久,海康威视就迎来了一笔超级大单。
2011年10月,海康威视宣布与重庆警方签署重庆市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合同,在重庆建设不低于50万个视频监控点,合同金额逾77亿元,相当于其当时全年营业收入的两倍多。
该笔大单与海康威视的军工央企母公司有关。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11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重庆市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承包框架协议》,重庆市政府通过规划,形成一个覆盖整个重庆市的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整合接入能力按不低于50万个视频监控点建设。
2014年,海康威视在当地安防市场的布局突变,2014年5月项目双方对项目进行调整,项目规模遭遇缩水。
凭借央企身份和急速膨胀的安防市场,海康威视业绩进入增长期。
东方财富网信息显示,2008年海康威视营业收入仅为17.4亿元,2016年增至319亿元,每年的收入增幅都在20%以上,最高一年是在2010年,营收增长了71.57%。盈利能力上来看,海康威视2008年净利润为5.49亿元,2016年达到了74.2亿元。
不过,从营业收入增速来看,近年有所放缓,2014年为60.37%,2015年降至46.64%,2016年再降至26.32%。2017年前三季度为31.14%。盈利增速方面也有所下降,2014年为52.13%,2016年降至26.46%,去年前三季度为26.82%。
作为这一央企资产的最初投资人,龚虹嘉身价也大幅上涨。
2016年的胡润富豪榜上,龚虹嘉、陈春梅夫妇以360亿元身价名列第39位。到2017年,他们以650亿元财富位列第24位。
龚虹嘉间接持有供应商公司股权
龚虹嘉的财富并不单是来源于海康威视。新京报记者发现,2017年,海康威视的两家供应商相继上市,二者背后都与龚虹嘉关系密切。
2017年2月,一家名为富瀚微的企业登陆创业板。据官网介绍,其成立于2004年4月,专注于视频监控芯片及解决方案,其中有一位董事名为龚虹嘉。
据招股书披露,富瀚微成立时,龚虹嘉妻子陈春梅持股比例为43.00%,为第一大股东,龚虹嘉是富瀚微的法定代表人。
2014年,富瀚微的第一大股东变更为杰智控股,持股33.21%,陈春梅持股19.96%,龚虹嘉兄弟龚传军持股3.74%。
招股书显示,2014年至2016年,富瀚微向向海康威视销售芯片产品的收入分别为1843.15万元、5842.05万元和13169.80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0.53%、32.17%和40.94%。
1月24日,富瀚微证券部人士对新京报记者称,龚总只是天使投资人,不涉及公司经营。称其和海康的业务是按照正常的商业流程,没有不正当的利益输送。“这也是我们公司产品有竞争力,能进入到它的采购目录,不是因为个人原因。而且龚总在两家都是天使投资人,不会干预正常的经营,我们这边是杨总这些人负责。”
富瀚微在技术上也有赖于海康威视的支持。2015年,海康威视将专有技术“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秘密及人脸图像的检索系统及方法专利”授权给公司,授权费用为415.52万元。
海康威视长期以来还是富瀚微的第一大应收账款方。截至2015年底,涉及海康威视的应收账款为3546万元,占比100%。截止2016年6月底,该数字为2568.77万元,占比62.28%
对此,富瀚微证券部人士称,“毕竟我们对他们有一定的销售量,(应收账款)是在合理管控范围内,不会说他们一直占用我们资金。”
和富瀚微类似,联合光电与龚虹嘉关系密切,其第一大客户也是海康威视。
2017年8月11日,海康威视的另一家供应商联合光电登陆资本市场,而龚虹嘉间接持有联合光电1.64%的股份。
联合光电招股书显示,2013-2015年,联合光电对海康威视的销售金额分别为0.68亿元、3.13亿元、4.19亿元,占联合光电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80%、71.67%、68.68%,其表示对海康威视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1月24日,联合光电证券部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龚虹嘉长期从事投资,虽然是海康的副董事长,但主要是财务投资,没有担任过业务负责人,没有从事海康的任何经营业务,双方没有任何的利益输送。
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新京报
海康威视被称为世界最大安防企业,系军工央企——中国电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和其他央企上市公司不同的是,民营资本在海康威视股权结构中占比较大,龚虹嘉为其第二大股东。
随着海康威视崛起为行业巨头,龚虹嘉以数百亿财富名列富豪榜,实现“名利双收”。新京报记者发现,海康威视还给与龚虹嘉关系密切的两家公司联合光电、富瀚微提供了大笔收入,后两者以海康威视为第一大客户而在2017年实现上市。1月24日,联合光电、富瀚微均向新京报记者否认存在利益输送。
股价一年涨1.6倍 高管累计减持超140亿
1月22日,深交所披露,海康威视副董事长龚虹嘉,于19日大宗交易减持公司1.14亿股,成交均价37.48元,较当日收盘价折价7%,成交额42.76亿元。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也是龚虹嘉在海康威视上市后最高的减持套现举动之一。
据官网介绍,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全球提供安防、可视化管理和大数据服务。海康威视全球员工超25000人,连续六年(2011-2016)蝉联iHS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第1位。
龚虹嘉,1965年出生,现为香港籍的投资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其持有海康威视13.85亿股,持股比例15.01%,名列第二大股东。
这不是龚虹嘉的第一笔减持。早在2017年9月27日,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显示,海康威视以29.06元/股的价格成交了1.07亿股,占海康威视总股本的1.16%,成交金额达31.01亿元,该次卖方就是龚虹嘉。
2017年11月,胡润发布套现富豪榜榜单,自2016年7月以来,龚虹嘉持续减持海康威视股份,减持套现额达到60亿元,成为“2017套现大王”。自海康威视上市到2017年底,龚虹嘉、陈春梅夫妇累计从该公司套现总额已经超过100亿元。
加上1月的这次套现,意味着公司上市以来,龚虹嘉夫妇累计套现金额超140亿元。
1月25日,新京报记者致电海康威视董办,电话无人接听。对于龚虹嘉减持的原因和后续计划,海康威视未有回复新京报记者的采访提纲。
高管大笔减持背后,是公司股价的飞涨。
2016年底,海康威视股价约15元,到2017年底涨至39元,涨幅达1.6倍,2017年也成为海康威视上市后股价涨幅最大的年份之一。截至1月25日收盘,海康威视达到41.29元,最新市值3810.60亿元。
海康威视的大涨与去年人工智能概念在资本市场的火爆不无关系。
2017年底,中金公司发布报告称,安防是AI首个真正落地的行业。从长期的行业复合增长率以及盈利性(ROE)角度来看,海康威视和NVIDIA、Google、Amazon等人工智能上下游公司接近,按2019年30倍P/E,给出51元目标价。
号称人工智能第一股的科大讯飞股价也从2016年年底的约27元上涨到去年底的60元,涨幅为1.2倍。
背靠军工央企母公司 实现“投资神话”
龚虹嘉得以成为海康威视二股东,与号称中国最成功的一笔投资有关。
据媒体报道,当时就公司成立有这样的故事:2001年,龚虹嘉出资245万元,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陈宗年和胡扬忠共同组建了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多年之后,龚虹嘉的这笔245万元投资收获颇丰,媒体将之形容为“创立海康威视赚4000倍”、“十年成就百亿身家”以及“投资校友狂赚2万多倍 ”等等,龚虹嘉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优秀的天使投资人”。
而据海康威视招股书披露,2001年11月,浙江海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自然人龚虹嘉共同投资设立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各股东均以货币出资,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出资额分别为255万元和245万元。
新京报记者查阅工商资料看到,浙江海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为海康集团,海康集团又为52所子公司。
据官网介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创建于1962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从事以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国家一类研究所。第52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电科旗下,后者是以军工为主的中央企业。
在海康威视发展过程中,母公司作为军工央企的身份对其不无帮助。
据招股书显示,2007年9月,海康威视有限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同意浙江海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公司51%的股权转让给52所。
经历一系列股权变化后,2010年,海康威视登陆A股。
根据招股书,海康威视控股股东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目前持有公司股份21802.50万股,持股比例为48.45%,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上市不久,海康威视就迎来了一笔超级大单。
2011年10月,海康威视宣布与重庆警方签署重庆市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合同,在重庆建设不低于50万个视频监控点,合同金额逾77亿元,相当于其当时全年营业收入的两倍多。
该笔大单与海康威视的军工央企母公司有关。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11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重庆市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承包框架协议》,重庆市政府通过规划,形成一个覆盖整个重庆市的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整合接入能力按不低于50万个视频监控点建设。
2014年,海康威视在当地安防市场的布局突变,2014年5月项目双方对项目进行调整,项目规模遭遇缩水。
凭借央企身份和急速膨胀的安防市场,海康威视业绩进入增长期。
东方财富网信息显示,2008年海康威视营业收入仅为17.4亿元,2016年增至319亿元,每年的收入增幅都在20%以上,最高一年是在2010年,营收增长了71.57%。盈利能力上来看,海康威视2008年净利润为5.49亿元,2016年达到了74.2亿元。
不过,从营业收入增速来看,近年有所放缓,2014年为60.37%,2015年降至46.64%,2016年再降至26.32%。2017年前三季度为31.14%。盈利增速方面也有所下降,2014年为52.13%,2016年降至26.46%,去年前三季度为26.82%。
作为这一央企资产的最初投资人,龚虹嘉身价也大幅上涨。
2016年的胡润富豪榜上,龚虹嘉、陈春梅夫妇以360亿元身价名列第39位。到2017年,他们以650亿元财富位列第24位。
龚虹嘉间接持有供应商公司股权
龚虹嘉的财富并不单是来源于海康威视。新京报记者发现,2017年,海康威视的两家供应商相继上市,二者背后都与龚虹嘉关系密切。
2017年2月,一家名为富瀚微的企业登陆创业板。据官网介绍,其成立于2004年4月,专注于视频监控芯片及解决方案,其中有一位董事名为龚虹嘉。
据招股书披露,富瀚微成立时,龚虹嘉妻子陈春梅持股比例为43.00%,为第一大股东,龚虹嘉是富瀚微的法定代表人。
2014年,富瀚微的第一大股东变更为杰智控股,持股33.21%,陈春梅持股19.96%,龚虹嘉兄弟龚传军持股3.74%。
招股书显示,2014年至2016年,富瀚微向向海康威视销售芯片产品的收入分别为1843.15万元、5842.05万元和13169.80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0.53%、32.17%和40.94%。
1月24日,富瀚微证券部人士对新京报记者称,龚总只是天使投资人,不涉及公司经营。称其和海康的业务是按照正常的商业流程,没有不正当的利益输送。“这也是我们公司产品有竞争力,能进入到它的采购目录,不是因为个人原因。而且龚总在两家都是天使投资人,不会干预正常的经营,我们这边是杨总这些人负责。”
富瀚微在技术上也有赖于海康威视的支持。2015年,海康威视将专有技术“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秘密及人脸图像的检索系统及方法专利”授权给公司,授权费用为415.52万元。
海康威视长期以来还是富瀚微的第一大应收账款方。截至2015年底,涉及海康威视的应收账款为3546万元,占比100%。截止2016年6月底,该数字为2568.77万元,占比62.28%
对此,富瀚微证券部人士称,“毕竟我们对他们有一定的销售量,(应收账款)是在合理管控范围内,不会说他们一直占用我们资金。”
和富瀚微类似,联合光电与龚虹嘉关系密切,其第一大客户也是海康威视。
2017年8月11日,海康威视的另一家供应商联合光电登陆资本市场,而龚虹嘉间接持有联合光电1.64%的股份。
联合光电招股书显示,2013-2015年,联合光电对海康威视的销售金额分别为0.68亿元、3.13亿元、4.19亿元,占联合光电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80%、71.67%、68.68%,其表示对海康威视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1月24日,联合光电证券部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龚虹嘉长期从事投资,虽然是海康的副董事长,但主要是财务投资,没有担任过业务负责人,没有从事海康的任何经营业务,双方没有任何的利益输送。
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新京报
3.太极实业预计2017年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增长70%;
集微网消息,太极实业1月28日发布2017年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17年全年净利润为3.95亿元,上年同期为2.33亿元,同比增长70%。
太极实业表示,公司2017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0%,是基于以下四大原因:
(一)主营业务影响,1、2017年公司控股子公司十一科技承接高科技工程总包、设计订单总量增加,营业收入增加。按照工程进度及收入确认原则,承接的各项工程在2017年确认收入高于2016年度。2、同时,公司控股子公司十一科技持有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及形成的收入高于2016年度。3、公司控股子公司太极半导体优化产品结构,向毛利较高的车规产品以及MicroSD类延伸,同时持续加大半导体产品客户的市场拓展,营收大幅增加。2017年度太极半导体同比大幅减亏。4、由于公司主营业务整体提升,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39,509万元。
(二)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公司在2017年非经常性损益中包含处置四川十一联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67%股份、南宁十一电子信息发展有限公司51%股权、无锡十一物流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昆明十一物流有限公司100%股权产生的投资收益,约为2,800万元。
(三)2016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基数较小,2016年10月公司通过同一控制方式取得十一科技的实质性控制权,十一科技2016年初至合并日的当期损益纳入公司2016年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437.38万元,故2016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731.56万元。
(四)其他影响,2017年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股份414,859,436股,总股本增加至2,106,190,178股,并使用上述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的重组配套资金增资十一科技。公司对十一科技的持股比例由81.74%提升至89.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相应提升。
4.微波及射频SOC厂成都雷电微力获新一轮融资
集微网消息, 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为成都市高新区,是一家高性能微波及射频SOC集成电路设计的高新技术企业。
雷电微力专注于设计、研发、测试和销售基于先进 GaAs、GaN、HBT、PHEMT等工艺技术的微波及射频SOC集成电路及传感器产品。
雷电微力主营业务是特高频、极高频微波芯片设计和T/R模块封装,主要运用于各种雷达和通信领域,公司的射频测试、封装工厂具备年产10万套T/R收发模块(传感器)的能力。
雷电微力已于近日完成新一轮投资,投资方为工道创新、重庆小康集团等三家机构。
北京国鼎实创军融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由工道创新管理的投资机构,重庆小康实业有限公司是重庆小康集团的旗下公司。
2013年9月,君盛投资旗下基金完成了对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总投资额2300万元。
雷电微力专注于设计、研发、测试和销售基于先进 GaAs、GaN、HBT、PHEMT等工艺技术的微波及射频SOC集成电路及传感器产品。
雷电微力主营业务是特高频、极高频微波芯片设计和T/R模块封装,主要运用于各种雷达和通信领域,公司的射频测试、封装工厂具备年产10万套T/R收发模块(传感器)的能力。
雷电微力已于近日完成新一轮投资,投资方为工道创新、重庆小康集团等三家机构。
北京国鼎实创军融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由工道创新管理的投资机构,重庆小康实业有限公司是重庆小康集团的旗下公司。
2013年9月,君盛投资旗下基金完成了对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总投资额2300万元。
文章来源:http://laoyaoba.com/ss6/html/56/n-661456.html
相关标签